辽源市图书馆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
发布时间:Nov 27, 2019 | 作者:辽源市图书馆
“十四五”时期,是辽源市图书馆发展的关键时期,对于提升辽源市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根据《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文件精神,特编制《辽源市图书馆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》。
一、指导思想
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“服务第一,读者至上”的服务宗旨,秉承“发展为上、创新为先、服务为本、安全为重”的办馆理念,坚持“馆藏丰富,管理科学,环境优美,服务文明,读者满意”的质量方针,按照公共图书馆服务“公益性、基本性、均等性、便利性”的基本要求,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能力,努力推进图书馆工作实现新跨越,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。
二、 “十四五”时期主要目标:
1.建立“以读者为中心”的工作导向,将辽源市图书馆建设成读者的“学习空间”、“交流空间”、“人文空间”、“主题空间”和“休闲空间”。
2.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,拓展服务领域,改善服务态度,提高服务水平,读者综合满意度明显提升。
3.建设具有辽源市地方特色的文献收藏体系,协调建设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,将辽源市图书馆建成辽源市总书库和全市信息资源保障中心。
4.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基础,全力推进图书馆智能化建设,积极应用“互联网+”技术,全面提高图书馆应用新信息化技术的水平和能力。
5.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工程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数字文化工程建设。
6.民国文献保护工作水平明显提升。
7.全面推进辽源市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,在全市形成“上下联动”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格局。
三、主要任务:
(一)围绕转型升级,推动图书馆事业实现新跨越。
1.转变办馆模式,坚持以服务为本,变“被动服务”为“主动服务”,充分体现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。在服务理念上,顺应数字化、网络化时代要求,从“以资源为中心”的服务模式向“以需求为中心”的服务模式转变,提高服务效能,实现服务效益的最大化。
2.建设复合多元结构的资源体系,满足用户个性化和深层次需求。资源建设重心从偏重纸质资源向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并重、传统数字资源与原生数字资源并重的方向转变,建立图书馆转型发展的资源保障体系。
3.转变传统服务方式,服务重心从一般服务转向知识服务。在做好基于纸质文献借阅的传统服务的基础上,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整合、开发、挖掘等方面的优势,加速向“服务内容知识化、服务方式集成化、服务手段智能化”等新型方式转型。完善数字资源服务平台,加强移动数字服务能力,着力搭建图书馆创新转型服务平台。
4.转变管理理念,由“管理读者”向“服务读者”转型。着力开展图书馆“空间建设”,将更多空间建成读者的学习、交流、人文、主题和休闲空间,将图书馆建设成社会公众“免费的公共空间”。
5.推进图书馆业务工作的转型与重组。传统的基础业务向规范化、工具化、自助化和外包化等方向转型,业务重点从“书本位”向“人本位”转移,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转型。
(二)坚持需求导向,提高资源建设水平。
1.加强数字资源建设。适时调整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的采购结构,在资源购置经费增长的前提下,逐步提高数字资源采购经费占资源购置总经费的比例,“十四五”期间,数字资源采购比例逐步提高至20%—30%。建设与市级图书馆任务和职能相适应的数字资源体系。
2.加强地方文献建设工作。通过采访、征集、复制、呈缴、赠送等各种途径,保证辽源地方文献入藏的系统性和完整性,确保公开出版的辽源地方出版物入藏完整率95%以上,辽源市出版的日报等报纸和公开发行的期刊100%收藏,非公开发行的期刊收藏率达到90%以上。
3.按照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》等相关标准和规范,做好文献组织工作。利用新的知识组织手段,对多种载体、多种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揭示。提高文献组织效率,报纸到馆当天提供读者阅读;期刊到馆后2天内提供读者阅读;图书、视听资料、缩微资料到馆后,10个工作日内提供读者阅读;数字资源安装更新后,立即提供读者阅读。
(三)树立服务思维,确立“以读者为中心”的服务理念。
1.加强基本阵地服务,创新服务方式,保障读者基本公共文化权益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确保读者流通人次和书刊外借册次。
2.以满足读者需求、方便读者阅读为服务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,牢固树立服务思维,切实改善服务态度,提高服务水平,确保读者满意率达90%以上。
3.积极开展个性化服务,加强为特殊人群服务。以残障人士阅览室为阵地,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残障人士参与的读书活动。积极争取中国盲文图书馆的资源和技术支持,完善为盲人读者的服务项目。培养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为特殊人群服务的馆员队伍。建立亲子阅读基地,拓展服务空间和范围,最大限度培养少儿读者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。为各类残障人士,以及持证的老年人、下岗失业人员、低保人员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借阅服务,对失业人员、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再就业培训,并联合社会各界举办多样化的弱势群体服务项目。
4.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,丰富社会公众的文化生活。以“辽香文化大讲堂”公益文化讲座为基础平台,创新讲座形式,丰富讲座内容,扩大讲座听众范围。
5.维护现有的服务品牌,提炼新的服务品牌。做好戏曲进校园“京味故事”、“阅动辽源”读书沙龙、“分享读书.分享爱”公益读书分享会等服务品牌的宣传推广工作,依托4.23读书月等活动,继续创建特色服务品牌。
(四)围绕体系建设,积极开展延伸服务。
1.积极拓展服务领域,开展延伸服务,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延伸服务模式,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,构建辽源市图书馆的虚拟服务网络,服务触角遍及全市,扩大图书馆服务的辐射面和影响力。
2、完善总分馆制建设,推进总分馆数字资源统采统购、文献联合编目、馆际互借、文献传递、通借通还、统一资源检索平台建设等工作,建立全方位的共建共享体系,保障总分馆高效运行。加大对社区图书馆的支持力度,完善流通网点建设,在财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建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,建设汽车流动图书馆,实现对分馆和服务点服务项目的量化考核。
3.积极开展图书馆服务进机关、进企业、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军营等活动,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,提供面向不同群体的、有针对性的服务。
4.积极推进文化精准扶贫。立足我市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现状,在资源、技术、人才等领域,加强扶持力度。
5.加强阅读推广,推进全民阅读。结合重要节日或社会热点,开展读书报告会、读书沙龙、读书节、读书月等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,每年至少开展1次以上大型系列读书活动,积极营造全民阅读社会氛围。
(五)加强深层次服务,提升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能力。
1.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,为社会各界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,重点为我市政治、经济、教育、科研等领域服务,加大信息服务的人力和资源保障力度。
2.强化决策咨询服务职能,利用我馆的数字资源、人力资源,为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党政机关的决策工作提供信息参考。开展信息服务进驻辽源“两会”活动,为两会代表提供各类专题、信息参考服务。
3.在科技查新工作上力求新的突破,积极开展与相关单位在科技查新领域的合作,加强查新用数字资源的保障力度,力争实现独立完成部分课题的科技查新工作。
4.积极做好向市委宣传部报送舆情信息工作,提高信息报送质量,力争每月报送舆情信息1条以上。
5.利用大数据技术,实时开展信息采集、抽取、挖掘及处理,为各类信息服务系统提供数据输入,提高信息服务的层次和深度。
6.积极编制二、三次文献,为广大用户提供传统信息服务。每年编辑出版《信息参考咨询》不少于4期。
(六)加强地方文献研究,注重地方文化传承体系建设。
1.完善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努力建成各类型、多载体的地方文献系统,基本建成地方文献采购、征集、呈缴、交换、复制、数字化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地方文献建设机制。积极通过与其他兄弟图书馆合作的方式,协调开展地方文献建设工作。
2.依托馆藏地方文献资源,积极开展地方文献的整理、挖掘、研究和开发,提高地方文献揭示的深度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完成“辽源市地方志”全文数字化建设任务,启动全市公共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数据平台的建设工作。
(七)突出保障职能,提高图书馆信息化应用的能力。
1.加强软硬件建设,注重综合技术平台的建设。增加自助借还设备,完善设备功能,为读者提供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。提升手机图书馆服务功能,方便读者利用移动设备利用图书馆资源。运用先进技术,开发和完善不同门类信息网络化应用服务平台。
2.应用“互联网+”技术,建立“云阅读”体系。通过互联网、数字电视网、移动通讯网等途径,构建全市统一的“用户中心”、“资源中心”、“新媒体中心”、“大数据分析中心”,确立图书馆与互联网虚拟图书馆互联互通、共建共享服务体系。
3.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,打造智慧图书馆体验馆。通过智慧图书馆体验馆,面向大众展示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,推动图书馆传统服务转型。利用3D打印机以及其他科技创意产品,让大众通过体验,了解各种新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,激发读者的创新精神,使图书馆成为公众学习、探索及开拓思维的场所。
4.加大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。建设网络信任体系,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,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,提高对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和防范能力,防止有害信息传播。健全信息安全应急指挥和安全通报制度,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,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。加大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资金投入,加强上网信息的审查和管理,防止不良信息的发布和传播,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的绿色、安全。
(八)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提高人才队伍素质。
1.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,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队伍。建设一支业务精、能力强、想干事、能干事的骨干专业人才队伍,建设一批具备较高素质的专业后备人才。
2.优化人力资源配置。立足各部门工作实际和专业需求,结合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趋势,合理配置现有人才资源,提高人岗匹配程度。
3.加强人才培训,提高人才素质。建立全员培训的长效投入机制,结合事业发展要求,加强针对全馆职工的业务培训,着重加强图书馆专业、管理专业、计算机专业、外语专业、古籍整理专业、重点文化工程等重点业务培训,培养高素质的“复合型人才”;并鼓励和支持员工利用各种渠道参加各类学历教育;每年选送若干名中层干部到省馆进行学习交流。
4.完善人员考评机制。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,改进考核方法,通过考评激发图书馆活力,真正发挥绩效考核体系对图书馆工作的促进作用。
5.加强学术研究,提高学术研究水平。鼓励部门和员工积极组织、参与业务研究。完善研究课题的申报、立项和成果评审机制,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与省(部)、国家级课题的申报,力争产生一批较高质量的学术成果,形成以学术研究促进业务建设的发展格局。
辽源市图书馆
2019年11月27日
- 上一篇: 辽源市图书馆2020年工作计划
- 下一篇: 没有了哦!